中国青年社会科学

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“百人工程”学者论坛 

来源: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年09月19日 09:10:31

当下的数字革命也引发了司法变革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教授裴炜认为,审判流程公开平台、裁判文书公开平台、执行信息公开平台“三大平台”的建设,催生了以海量裁判文书为基础的研究及司法人工智能开发。但同时,也应注意数字技术对司法中立性的冲击,克服算法导致的不透明性增加和对司法权威性的削减,在数字时代实现数字正义。

9月18日,在第十六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“百人工程”学者论坛上,6名青年学者围绕“中国式现代化:理论自觉与实践自觉”主题,从哲学、经济学、法学等多学科角度开展对话。

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“百人工程”项目致力于培养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队伍。“百人工程”学者论坛经过16年的发展,已成为青年学者展示学术成果、交流学术思想的重要平台。

多位学者还围绕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现代性转化、中国文学传统创造性转化的历史经验、立足中国式现代化推进财政制度现代化、现代化中的农民与农业等话题展开探讨。

北京日报客户端 | 记者 刘苏雅

聚焦当前社会,北京大学哲学系助理教授张梧说,“内卷”“躺平”等声音的出现与共同富裕等问题息息相关,而对这些问题的探讨,离不开对“人”的研究。人的发展,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原则高度和内在支撑。

上一篇:《巅峰会客厅》首场论坛聚焦“绿色低碳”
下一篇:七天七大亮点 2022北京社会科学普及周启动